审计案例
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审计整改机制研究
2023-03-01 15:45  

    一、高校整改工作现状

    目前,高校审计整改主要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依据来源于高校的各类审计报告。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高校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内部审计部门按照部门、分业务类型逐条列出,形成整改要求,经高校审计委员会批准后,将整改文件下发至各部门,由各部门进行整改,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内部审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内部审计部门收集汇总整理后呈报给审计委员会。目前高校审计整改机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在审计整改过程中,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部门进行划分,使各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过程相互孤立,而实际上许多问题所涉及的业务环节涉及多个部门,就容易导致整改不彻底不到位,或是导致不同部门间整改内容不统一,难以对接,甚至产生冲突。

    (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整改过程中发挥建议作用较少。有些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部门整改过程基本不参与,有的较少主动提出整改方面的建议。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不足,难以在整改过程中对各部门整改情况及时跟进;另一方面,各部门在整改过程中也较少有主动邀请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意识。

    (三)整改结果反馈滞后。有的高校要求各部门2—6 个月时间内完成审计整改工作,在此过程中,高校整改进程全部由整改部门自行把握,容易出现匆匆整改的情况,整改质量不高;有的整改内容存在不妥之处,但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直到收到整改报告才发现,整改结果反馈滞后。

    (四)整改质量难以衡量。目前的审计整改报告由审计委员会讨论研究,对于审计整改的质量,有的高校多从主观角度考量,很少用可量化的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审计整改的质量评价还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给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有待加强。部分高校中存在“一审了之”的情况,审计整改结束后即完成流程,以整改报告的归档作为审计整改工作的结束,对整改结果的应用思考得较少,整改内容仅局限于审计报告中提到的具体领域,未将审计中发现的典型风险点运用到更多的类似的审计过程中去,也未能深入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类似问题在之后的审计中依然时有发生。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审计整改机制
    结合目前高校审计工作实际,构建高校审计整改机制。
    (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运用风险矩阵理论,将问题按风险高低和发生频率在风险矩阵上进行标示。对在矩阵上不同位置的风险,分别给予不同的风险应对方案。

    (二)召开审计整改专项会议,对每项审计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三)根据解决方案,为每项审计整改问题设立审计整改质量指标,使整改责任部门在整改工作中有明确指导。

    (四)根据审计整改问题的层级和涉及部门,将整改责任细分到各个部门和岗位。

    (五)内部审计部门与整改责任部门定期讨论整改进度,及时调整整改方向和内容。

    (六)审计委员会结合审计整改质量指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七)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本轮审计整改遇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建立高校审计风险清单,归纳总结各项业务运行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共性、普遍性问题,在日常审计监督和后续期间的审计中,对高风险领域进行关注,根据风险等级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文: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陈哲颖

关闭窗口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厚德楼6004办公室          电话:023-62768241          邮政编码:4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