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监督检查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2022年,山东省审计厅实施了全省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和资金绩效审计(以下简称“科技创新绩效审计”),通过做实研究型审计,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深度监督,助力打通政策执行和资金效益的堵点难点,共查出问题53个,移送问题线索9件,促进建章立制22项,有力推动科技创新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该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
一、系统谋划 厘清工作思路
深入研究政策,把准监督方向。审计项目开始前,审计组集中精力吃透政策精神,准确掌握创新驱动、科技治理、绩效管理等方面政策的目标、原则、内容等,做到对政策胸中有数、娴熟运用。一是着力打造政策法规库。先后到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开展现场调研,赴德州市德城区等地与基层部门单位进行座谈,把准政策导向,建立了涵盖134项文件制度的政策法规库,为后续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和审计发现问题定性提供法规保障。二是着力打造审计方法库。结合省级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审计组对省科技厅开展试点审计,及时摸清底数、梳理重点、总结经验,多次召集参审人员、信息调研人员、法制审理人员集思广益,优化改进审计工作方案,编制涵盖50个审计事项、10张调查表的操作指南,确保审计方向、工作思路、技术方法、组织实施等清晰明确。三是着力打造数据资源库。按照审计工作方案和操作指引确定的审计事项,研究制订数据分析实施方案,梳理出24类参考数据和疑点数据,为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把握项目特点,灵活开展审计。2019至2021年,山东省安排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350亿元,涉及不同层级的近3万个单位7万个项目,涵盖企业、高校等领域。针对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审计组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加强系统性布局,以科技创新绩效审计为统领,统筹组织开展国有企业、高校、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把监督重点有机嵌入各审计项目中,科学谋划、细化分工,有效避免了重复审计,扩大了审计监督覆盖面,力求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反映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其中,科技创新绩效审计重点以牵头分配资金的省科技厅为审计对象,突出资金使用链条、评定高新技术企业、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等监督重点。结合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对参与分配科技创新资金的省直部门单位和使用资金的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延伸审计。在省属高校企业相关审计中,关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沿着资金链审查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
优化组织方式,集聚优势资源。采取“省审计厅组织、高校支援、市县配合”联动组织模式,积极借势、借智、借力,组成包括审计机关11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5人的核心审计团队,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取长外短、成果共享。一是发挥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权威性强的优势,推动市县审计局“借势”开展当地科技创新绩效审计。各市参照审计工作方案,对本级科技创新资金进行审计,共享审计成果,并延续深化省审计厅工作思路,进一步深挖细查,扩大审计覆盖面。二是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工作人员懂政策、懂项目的优势,建立一批智囊团队,“借智”推进审计工作审深审透,揭示项目申报材料造假、专家评审流于形式、科研成果落后等深层次问题。三是发挥市县审计人员了解当地情况、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省审计厅“借力”开展现场核查工作,为高质量深化审计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二、查深查透 精准靶向发力
筛查疑点,找准突破点。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大关联分析力度,锁定问题疑点。一是坚持融合思维。同步编制审计业务和数据分析两个方案,将分散在不同部门单位切块管理的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整合、标准化处理,与项目实施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形成疑点库。二是坚持下沉力量。深入现场开展抽查核实,以发现和归集问题线索为目标,以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以资金流向为切入点,逐项检查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资料、资金使用、科技成果及转化等情况,并适时调整改进数据分析思路和方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提升疑点的准确性。三是坚持合作共享。着眼科技强省建设大局,审计机关深化同省科技厅的合作,双方签订数据共享机制合作协议,就数据信息共用共享、定期进行疑点分析核查、开展数据分析合作、规范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达成共识,推动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盯住问题,把握切入点。在分析数据资源、核查问题疑点的基础上,审计组深入揭示影响科技创新和经济安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深度监督带动全面监督。在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方面,反映和揭示了配套措施不到位、科技金融政策不衔接、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率不高、创新券管理不规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力度不够等问题。在省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方面,发现了申报材料不实、论证不充分、重大财务风险获批项目支持、研发任务进展缓慢、重要技术及经济指标未完成、合作单位未参与研发、违规改变资金用途、验收监管不到位、任务目标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重点反映了以虚增研发费用等方式通过认定获得奖补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在创新创业共同体运行管理方面,揭示了共建单位重数量轻质量、财政资金闲置、违规出借资金、效益不高等问题。在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及绩效方面,发现了项目设置不够科学、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资金、重大创新平台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等问题。
规范移送,抓实关键点。审计组把发现和移送问题线素、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制定核查和取证操作指引,查深查透,一查到底,向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问题线索9件,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纠正科研管理领域不正之风。
三、深挖成果 提升整改实效
聚焦问题,抓紧抓实审计整改。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审计机关制发整改通知和问题清单,督促省科技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计整改工作,细化责任分工,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盯紧盯实,对账销号。对整改难度大的问题,加大跟踪督查力度,组成督导组开展集中督查、发函督办,对难点、痛点问题扭住不放,直到问题解决。
建章立制,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审计机关着重对政策措施落实的堵点、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妨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全过程监管、建立造假行为惩戒机制、实行全链条绩效管理机制等5类13条建议,获得省领导批示11篇次,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系统治理。如针对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承接研发项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审计机关形成呈阅件,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推动省政府从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等方面,整合全省要素资源,全方位支持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力度亟须加大》专报,被《山东政务信息》采用,进入省政府决策视野;促进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在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重新入网仪器设备等信息的通知》,推动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一网通览、通办。
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投入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保障资金的安全性责任重大。针对财政资金损失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审计机关加强对科技主管部门、省属高校、省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以系统性整改问题为契机,推动健全完善内部控制、风险预警体系。在审计推动下,省科技厅强化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做实项目遴选、过程监控、结题验收、绩效评价、项目终止等环节,会同财政等部门建立健全全过程全链条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对中介机构出具的结论性文书进行抽查,保证资金发挥实效。针对39户省属企业、42所省属高校,加快推进内部审计机构全覆盖,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紧盯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对问题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更好防患于未然。(文:郑茂霞、唐巧仁、孙菲菲)